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:::

成大智慧綠能趨勢論壇 盼為經濟環境創造雙贏

    國立成功大學國際產學聯盟10日舉辦「智慧綠能與節能循環產業趨勢論壇」,邀請產、官、學界代表,分享從產業界落實循環經濟的實際案例,以及綠能發展的未來藍圖,發掘出產業綠色商機,期盼能為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創造雙贏。

 

  綠色創新與循環經濟是台灣重要的產業升級驅動要素,也是全球能源轉型的重要課題,綠能科技創新、智慧電網系統、工業節能儲能、循環經濟等發展日益重要,成大學國際產學聯盟聚焦綠能科技、智慧技術、生技醫療三大主軸,以聯盟形式帶動跨界跨國的產學合作。

 

    10日於成大舉辦的論壇中,先由成功大學建築研究所教授劉舜仁主講從「循環材料到系統設計的產業實踐」,會中闡述其創意基地C-HUB的執行過程,從前端的材料研發到建築物(廠區)的規劃設計進行創意基地的研究成果發表,強調「世界沒有永遠的廢棄物只有放錯地方的資源!」並指出成大團隊已與中華紙漿進行4年合作,願景是希望台灣能成為全球循環經濟訂標準的國家。

 

    沙崙智慧綠能科學城籌備辦公室王宏元執行秘書表示,沙崙科學城願景成為「國際智慧綠能示範櫥窗及新產業研發聚落」,園區著重於創能、儲能、節能、系統整合。預計今年底到明年是大完工潮,截至目前政府已投入300億元經費開發,預定108年12月開放廠商進駐。目前大陸回流台商也有許多在洽詢中,周邊用地還有900多公頃未來能供應各界需求。

 

    商業發展研究院副院長王建彬「循環經濟商業模式」提及,2000年後新興市場人均所得攀升,預估至2030年,發展中國家將有30億消費者加入中產階級行列,急速膨脹的中產階級需求導致產業劇變,推升大宗商品價格飛升,且速度超過全球經濟總產出增幅,顯然過去全球經濟發展的單向高度消耗模式正快速走向盡頭,忽略資源成本的時代已宣告結束。我國具備「社會、經濟、技術」驅動循環經濟發展要素,可進一步將循環經濟模式自製造驅動層面延伸擴大,朝向商業與服務驅動邁進,於新世代的循環經濟生態體系中扮演關鍵角色。

 

    凱勝綠能執行副總劉弘麟在「無碳綠能交通發展」提及,無碳綠能的交通載具涵蓋範圍極廣,從電動自行車、機車到電動大巴、貨卡,電聯車及高鐵與無人機等。電池是所有的綠能交通發展中的核心,影響電池壽命因素包含快速充電、過充過放、電池長時間使用未休息、環境溫度及不正常油門操作等。誠心建議:目前政府的電動車發展仍以補助為主,但補助應是誘餌不能當魚餌,創造環境比誘餌重要。

 

    長利科技董事長李明峰分享綠能載具與電池產業發展趨勢議題,表示台灣載具中電動車最有機會。全球都針對電動車進行補助,以大陸為例,電動機車最大廠是愛瑪和雅迪(YADEA),而挪威電動車的全球密度最高。隨著政府購車補助政策、車廠推出新車種及友善環境建置下,2018年電動機車銷量將近達8萬輛,與2017年相比成長2倍多,將於2019年突破總體機車銷量一成。

 

    電動機車是換電好還是快充好?充電與電池交換是各擅勝場,充電式可分為家充及快充,是以在家充電出門補電的概念推動,當政府推動快充樁硬體設施普遍完善後,多數車主在家用離峰電價充電,外出用快充樁補電,使用成本低。換電系統用戶不需要購買電池,以租用服務代替買斷,不僅初期不用負擔電池的成本,也不用在若干時間後替換和重購老化的電池,但是換電需繳月費是比家充及快充的電費「貴」上許多。此外,換電系統投資規模較大,還受到距離及地域的限制,在一些幅員廣闊的國家發展將碰到瓶頸,若台灣政府押寶換電系統,將對外銷電動機車造成阻礙,建議讓消費者來市場來決定市場方向,才能確保與國際接軌,也具備市場行銷彈性。

 

    以長利生產製造的中油二代電池為例,電池添加中油軟碳增加耐溫及循環壽命。經濟部2017年委託中油在5年內建置1000站公營充換電站,嘉義信義站是第一站。未來長利科技將持續配合中油開發第三代電池,並與三陽、雅迪、 冠美等車廠積極配合,搶攻快充電動機車市場。

 

 

DSC_8243-1.jpg

台達電子照明解決方案事業部處長林昆閱(左起)、成大建築系教授兼C-Hub創意基地執行長劉舜仁、沙崙綠能科學城籌備辦公室執行秘書王宏元、成大研發處研發長謝孫源、成大國際產學聯盟營運長洪偉仁、工商時報北區中心主任傅秉祥、長利科技李明峰董事長、凱勝綠能劉弘麟副總。

 

DSC_8301.jpg

現場一隅。

 

DSC_8336.jpg

現場聽眾提問。

 

新聞來源:工商時報 http://bit.ly/2NR9rnN

190612133143.png

更多照片請上FB:http://bit.ly/2LQhKNQ

190612134324.png

 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