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:::

2019中華郵政大數據競賽 成大「智慧投遞」奪冠

  成功大學統計系鄭順林教授開設的選修課程「機器學習」,開放各系學生選修,並且鼓勵學生組隊參賽增加實務經驗,適逢中華郵政舉辦首屆大數據競賽,其中有四個來自不同科系、不同年級的學生,組成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,以「智慧投遞系統與i郵箱智慧運用」為主題,從401個參賽團隊中,奪得「2019中華郵政大數據競賽」首獎,獲得新台幣30萬元獎金。
 

背景互異迸出火花 完成率高達七成
 

  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四位成員分別是心理系大四學生廖傑恩、機械系大四學生蔡詠丞、資訊系大四學生張富嘉及統計系大三學生郭士銘。四位雖說來自不同的系,但卻也有著些微的關係,廖傑恩與郭士銘是台北市麗山高中的同學,郭士銘高中畢業後先工作一年再考大學,而蔡詠丞與張富嘉則是台南一中的同學,張富嘉原本是成大材料系,大二轉系到資工系。由於郭士銘與張富嘉曾一起修過「時間數列分析」課程,當時合作愉快,兩邊同學就此碰撞出合作的火花。
 

  在機器學習的課堂上,鄭順林教授提出幾個主題,包括他自己提供的主題,以及業界已經比賽過或正在進行中的主題,讓學生們自行分組並決定要哪一個主題,這四名學生非常勇敢的挑了一個正在進行競賽的主題,組成了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。鄭順林教授指出,事實上一共有四組投入中華郵政大數據競賽的主題,但是投入程度不一,結果也不一。他以資料分析為例,「我要求學生要很努力地看每筆資料的細節,每個變數必須畫圖,因為資料很複雜,變數達到幾百個,但很多組並沒有實際去執行。」
 

  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雖然沒能全部畫出,但也從中看出變數之間相互關係的內在問題,這是一個基本功。現在還沒有一個成熟的AI,可以幫人類找到這些問題,還是需要人類自己去看出問題所在。所以,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與其他組的不同,就在於給他們指導,他們很努力執行,也真正看出這些問題本質及要處理的地方。
 

  有何原因驅動著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,完成七成教授指派的功課?隊長廖傑恩表示,「自己是心理系,雙主修統計,周遭有些修資料科學的同學,很積極的參與競賽,自己卻沒有太多的實務經驗,所以,自己想透過這個競賽,讓自己能活用和熟悉機器學習課程中所學到的技能和方法。」其他成員認為,廖傑恩擔任團隊領導者,帶領團隊往前走,是很重要的,而團隊融洽的氛圍,以及成員的責任心和興趣,都是驅動他們成功的因素。
 

找出最佳送信時段 減少人力與成本
 

  目前郵局傳統的投遞模式,是民眾將郵件投入郵箱或郵局交寄,每天固定時間點會將各地郵件,統一收集至郵件處理中心,根據郵遞區號進行分信,再分送到各地支局,隔日郵差再去投遞。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提出「智慧投遞系統與i郵箱智慧運用」來改善目前投遞的效率,他們分析3億3千多萬筆資料,找出「郵遞區號、天氣、日期、時段和郵件種類」等五個要素,來判斷信件投遞成功的機率,意即某一信件尚未出門,就可預先知道投遞成功機率,可就機率較高的郵件優先投遞,以此降低人力及成本。
 

  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這一套系統,主要應用在郵件處理中心的分信階段,在分送給各地支局時,便已運用此系統分辨出信件的最佳投遞時段,郵差完全不用更改作業規則,郵差拿到這批信件要去投遞的時間,就是系統建議投遞成功機率比較高的時段。
 

  然而,還是會有投遞失敗的信件,此時,「智慧投遞系統與i郵箱智慧運用」又會運用在支局,再次來分析信件在隔天送件的最佳投遞時段。另外,對於真的很難投遞成功的信件,如白天都沒人在家,或沒時間跑郵局取件的收件人,團隊也提出,可以將信件放置於i郵箱中,i郵箱24小時都可以取件,如此更可增加投遞成功機率。團隊評估,這套系統,最少可以節省中華郵政一千多萬的成本,不僅效率增加,更可以減少很多人力的耗費。
 

  比賽過程中,團隊曾提出一個關鍵問題,若是都在同一時間投遞,會造成人力分配不均,郵差在某一時段的工作份量會過重,反而人力上會負荷不了,所以他們提出投遞成功機率第二高的投遞時間,以解決這樣的問題。團隊提出這個問題時,台下評審紛紛點頭,「他們把問題點出來了」團隊能夠站在中華郵政的角度,想得更加周全,或許也是獲獎的原因之一。
 

貴人相助 成大技轉育成中心及育成廠商
 

  此外,鄭順林教授提到,校內工業資訊管理系有位教授是優化物流的專家,但是帶的三個團隊都沒打入決賽,還跑來向他請益。鄭順林分析,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特別的地方就是他們有找成大技轉育成中心協助,讓團隊如虎添翼。他認為團隊能夠獲獎,成大技轉育成中心與成大育成廠商鈊保資訊公司居功厥偉。
 

  鈊保資訊公司執行長邱志傑就曾提點團隊,若要創業, 就把題目做深, 若要比賽, 就把Presentation做好。邱志傑說,比賽很多評審都是業界人士,不要說太多他們聽不懂的,反而是要說服他們聽得懂。
 

  成大技轉育成中心主任長陳建旭表示,「現在成大很鼓勵學生創新創業,即使不是真正出來創業,但在整個經歷創新創業的過程中,所建立起來的團隊精神與know how,對於將來在職場上的幫助很大。」
 

  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成員賽後即將各自分飛,有人考上台大研究所,有人想申請國外研究所,有人計畫往公共衛生方向研究,有人則留在成大繼續挖寶。他們坦言,儘管之後各有所志,但這次的競賽讓他們學習很多,不論是大數據的統計技術或團隊合作的模式,讓他們受用無窮,未來他們也希望後會有期。
 

競賽經驗談:
 

鄭順林教授:想要參加競賽的同學,必須要有主動性,要不怕困難,願意挑戰,如此才有往下走的心力。「自己的主動、願意學習,及投入的心,一定要到一個程度,才有辦法有成就,不能期待別人給答案。 」
 

廖傑恩: 需要多點「領域知識」( domain knowledge) 」,才能了解競賽主題圍繞在哪些議題,要解決的問題所在,以及該怎麼解決。
 

郭士銘:團隊合作以及跨領域的結合是非常重要的。
 

張富嘉:找尋自己真正有興趣的課題是很重要,才會有動力持續下去。
 

蔡詠丞:學校的資源要多利用,不論是硬體的圖書館、D24或新K館,都是討論的好地方,另外,在團隊應該勇於提出自己的想法,經過衝擊,就會得到最好的結果。

 

IMG_2502.jpg
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奪得2019中華郵政大數據競賽冠軍。
 

DSC_8448-1.jpg
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隊長廖傑恩。
 

DSC_8452-1.jpg
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隊員張富嘉。
 

DSC_8461-1.jpg
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隊員郭士銘。
 

907645191.jpg
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奪冠抱回首獎30萬元及指導教授獎1萬元。
 

DSC_8455-1.jpg
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隊員蔡詠丞。
 

DSC_8473-1.jpg
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指導教授成大統計學系鄭順林。
 

DSC_8476.jpg
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全體合影。
 

DSC_8442.jpg
「來自不同系的隊」奪冠後拜會成大技轉育成中心。

瀏覽數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