跳到主要內容區
:::
:::

成功大學深耕產學 多元策略驅動產業創新

國立成功大學長期深耕產學在專利、產學、技轉、新創等領域績效卓著,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學(Times Higher Education,THE)排名顯示,成大在產學收入(Industry income)排名自2021年起連續4年拿下滿分 100 的優異成績,與世界頂尖大學並列第一,2020至2023年產學合作金額逾256億元、技轉金額近12億元,培育新創團隊成立57家公司。

【導入專利優化,促進產學量能】

成大技轉簽約金自 2009 年起連續 16 年突破億元,是全台唯一達此成就的大學,維持技轉優勢關鍵是提升智財品質與研發成果商業轉化機會。成大自2017年啟動優質專利評選機制,去年導入「優質專利2.0」計畫,以優化研發選題為核心,促進研發成果貼近產業需求,今年專利技轉率達18%優於國外大學平均的5%至10%。成大優質專利獲得美商英特爾公司(Intel)青睞,於年中與成大簽署為期 5 年專利訂閱合作協議,是台灣目前唯一與英特爾簽署專利訂閱制度的國內大學。

【拓展合作面向,強化企業夥伴關係】

成大在產學合作領域積極拓展合作面向,攜手大型指標企業包括台積電、國巨、廣達、智邦、友達光電、光寶科技、日月光、台達電及中鋼等成立聯合研發中心(共研中心),由企業提供高額經費、產學雙方共同進行前瞻技術研發與高階人才培育,近 3 年與上述 9 家企業共研中心執行計畫總金額逾 5 億元。同時,近兩年共吸引近50家企業加入企業會員。

除了透過多元面向鏈結產業,成大創建「智慧醫療聯盟」與成大醫院、臺中榮總、彰基醫院、中山醫大附醫、義大醫院及嘉義長庚等6家醫院,推動產學創新與臨床試驗的合作。另也推動ESG落地轉型協助企業永續發展,今年聯合碳交所與證交所共同舉辦2場淨零論壇及7門淨零課程,培訓近千名企業學員,為培育台灣淨零人才善盡心力。

【完善培育機制,躍升新創價值】

成大打造完善新創培育機制,提供師生優質的初創環境。如2018年啟動「成大創新圓夢計畫」,是全台唯一校級支持早期創業團隊構想孵化的輔導補助計畫,至去年為止有19組計畫出身的團隊成立新創公司,團隊會在校慶周舉辦的Demo Day,展示運用補助獎金及培訓計畫從創意發想到打造原型的實踐成果。總計2018年迄今共輔導成立92家新創公司。

成大產學創新總中心

ARROW國立成功大學長期深耕產學,績效卓著。

成大醫療聯盟與共研中心

ARROW國立成功大學在產學合作領域積極拓展合作面向,攜手大型指標企業成立聯合研發中心(共研中心),並創建「智慧醫療聯盟」。

瀏覽數: